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500字
美國電影《地球2100》2009年6月2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人類未來對地球的嚴重破壞和地球面臨環境威脅的一種災難,借此呼吁人們要愛護環境。 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僅供參考。
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篇一
周末休息時,我在常去的英語網站上,看到了美國廣播公司ABC于去年拍的一部紀錄片,在這里也想推薦各位以及你們周圍的同事朋友看。紀錄片的名字叫《地球2100》(現在各大主流視頻鏈接都能看到),相比于《2015》這樣一部商業電影,這部紀錄片增加了一些科普的內容,不僅邀請了全美不同領域頂尖科學家的分析,而且為了讓紀錄片平易貼近普通大眾,紀錄片中虛構了一位主人公,她是一個09年出生的名叫LUCY的小女孩,在本世紀很快就要到來的數十年時間中,她以自己在美國本土的成長經歷,帶領大家見證了地球生態、經濟、環境、人類社會的變遷。
專家們表示,氣候的極端變化,再加上資源減少,還有饑荒、戰爭和疾病的頻繁爆發,極有可能在100年之內創造一個“盤古開天”后的世界,就像過去繁榮一時的瑪雅文化以及羅馬帝國也會絕跡一樣。美國哈佛大學的氣候學家也認為,人們不能繼續朝同樣的路線前進。他說,“如果我們的政府、工廠、構成地球60億人口的每一位普通大眾繼續按往常一樣生活,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水災,更多的旱災,更多的熱浪,更多的森林火災,更多的冰融化,水平面上升更快。人們必須在10年之內開始糾正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還放慢步伐甚至遲疑不定,到2025年,氣候變化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多數將不可逆轉,而到現在本世紀頭10年,許多物種的滅絕和島嶼的消失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LUCY所經歷的一切很可能會變為現實。
看到最近國內、國際洪水頻發,而且洪水發生后滋生的更多更嚴重的二次災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化學原料泄漏),我想,除了國家政府層面、企業工廠需要好好思考外,我們每一個個體也不應該只考慮自己,而應該更多為后代們考慮、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考慮,就像紀錄片最后所說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改變一點點,一個世紀后的地球還應該是人類居住繁衍的天堂。
每個人都可以自私地活著,也都可以充滿奉獻精神地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以上文字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備忘錄,也許是億萬年后某些廢墟的墓志銘,夾雜著人類特有的憂患意識和優越感。是的,萬物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軌跡,都有自己的時空感覺以及對時空中臨近事物的感覺。所以,如果我們對子孫后代、甚至對我們自己即將面臨的、甚至對正在發生的事件,沒有一點察覺和緊迫感,我一點兒也不會感到驚訝。天然的惰性,幾乎連維持我們每天出門覓食的動力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說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了。好吧,投票、委員會、全球委員會……恐怕也沒幾個人肯動腦動手動腳。我們都走著瞧吧。我的清談,到此結束。
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篇二
在地理課上看了一本電影——《地球2100》。片子以美國的角度,預估了從2050年以后的氣候變化,以及產生的嚴重后果。如果說《2012》反映的是地球突然地自然性災害導致的人類毀滅,如果把全人類執行槍決一般的決絕,那么《2100》則是人類自作自受的結果,“我們如同在溫水中的青蛙。”,確是這么種毀滅法。我只能說《2100》比《2012》更震撼,更恐懼,更無奈,更無助……
因為人類的種種行為,2100年的地球,已經陷入到了一個岌岌可危的境況。對于資源的過度開采、化學污染的日益泛濫,再加上溫室功能,人類即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地球,也早已面目全非。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與自然產生了激烈的沖突;人類選擇了犧牲自然環境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地球2100》中的內容正是對我們的行為的懲罰的預言,更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愿面對的一個設想——在本世紀內,我們已知的所有生命都將終結。我們的現實文明將崩潰,僅留下現實人類存在過的痕跡。要想改變未來,我們首先要嘗試去設想它。這看上去是遙不可及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現實科學的研究,這設想是的確有可能產生的,除非人類現時做出巨大的改變,要不然一切將會成真。
大自然的報復還有多遠?我們拯救自己的機會還有多少,我們還能做多少?粗茶淡飯是否不能填飽肚子?剩菜剩飯是否只能倒掉?每天都洗衣洗澡是否才是衛生?還是虛偽的潔癖?洗菜,洗衣,洗澡水不循環使用是否證明你是有錢人?垃圾分類,廢舊電池集中銷毀,重復使用紙張,塑料制品等是否說明是為人吝嗇?開私家車出行,是否說明自己就是上流社會人士?電燈是否需要開到最亮才能工作學習?空調暖氣是否需要使用才能度過冬夏?暴發戶才是毫不忌憚的'揮霍、浪費一切,只為了證明自己的擁有的一時財富,而真正的貴族才是懂得積累,懂得如何細水長流,生生不息。這些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國家沒有教育國民如何愛護環境,我們自己難道就不能自己思考思考,從日常生活做起?
大自然的報復不是神話,她已經真真正在,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篇三
“幾百年后,倘使紐約城已經破敗,我可以想象某種高級生物,可能是人類,也可能是外星生物,看著紐約城嘆息道:‘那些無知的人類,他們這樣胡作非為居然還指望著能存活?’”這是《地球2100》里的一段話。
無意中,發現了這段的視頻,并認真的看完了它。能看到這段視頻,我是很幸運的。這段視頻里講到的許多觀點與我之前便有了的觀點頗為相似,甚至相同。即使我以前沒有的而這里講到的觀點,絕大多數也是我非常贊同的。
無法否認,人類確實是自然界中能力最強的生物(動物),以至于我們可以征服大自然,創造自己想要的環境,并且做到了。然而,這種“征服”并不可能長久,并不是大自然不愿意被“征服”,而是它必須在保證生態平衡的前提下。一旦生態失去平衡,大自然便會很快對這種“征服”進行反饋,以恢復平衡。而現在,這種“反饋”正在積極地進行中。
人類總是為經濟的增長和富裕的生活而不斷加大對大自然掠奪,且不考慮后果,或者即使考慮到了后果,也會把當前的享受放在第一位。“如果我們仍然繼續這樣無動于衷的生活,總有一天這一切都無法扭轉。我們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將是事實,絕不虛幻。
什么是自殺式發展道路?那就是我們人類當前所走的道路。“如果我們仍然堅持這種自殺式發展道路,把活物變成死物就美其名曰為‘經濟增長’的話,現在的日子終將成為美好的過去。”我們必須及時改變現在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和貪圖現有的享受。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了,但很多人卻同以前一樣生活,除了要吹更多的風扇或空調外,好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也許當有一天真正的災難發生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甚至對此不知從何問起。“從旱災,饑荒,還是瘟疫?”這會顯得人類很愚蠢!
“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水、土地、氣候變化問題,都是由于人類引起的,所以我們有能力解決那些問題。”視頻中談到的這個觀點我早已有之!不過我得補充一下,我們“有能力解決那些問題”并不是指任何時候都有能力,而是指現在!如果我們遲遲不采取行動,那么無論我們擁有再強大的科技和能力,最終都將只能夠作毫無意義的哀嚎和看著我們所珍愛的人死去。
“我們只有嘗過苦頭才明白,如果人無法同宇宙所賜予的環境達成一致意見的話,自然而然將為你委任一名新的談判伙伴,他的名字叫做現實。那時他會替你進行商談。你甚至無需坐在談判屋里。”事實上,人類現在還沒有嘗過來自大自然的“苦頭”。各國現在還不能坐上談判桌前進行有效談判;即使坐上去了,也總是以保障本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談的,而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談判失敗。20**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便是個典型的例子!而談判的失敗,則意味著一切會如舊進行,這是很危險的。當然,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么20**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會談判失敗,道理是:這是人類與人類之間的利益談判,而不是人類與氣候之間的存亡談判。而這個道理可以解釋一切環境問題談判失敗的原因。
人們常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要愛護它。但是又有幾人愛護了它呢?不但不愛護,反而進行“理所當然”的破壞。我們必須得承認,大自然才是最真誠的,她不會有私心。
【觀看電影地球2100觀后感500字】相關文章:
地球2100簡短觀后感范文08-03
觀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08-10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05-31
《流浪地球》電影觀后感04-18
流浪地球電影觀后感12-03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11-21
觀看戰馬電影觀后感影評08-07
觀看祝福魯迅電影觀后感08-02
觀看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