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觀看刮痧電影的觀后感
《刮痧》是由一部中美合拍的,非常優秀的電影,這是一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電影。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刮痧電影的觀后感,僅供參考。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一
影片從始至終,我感覺到總被一種特殊的感情牽系著,從主人翁許大同獲得年度的最佳設計大獎,面對在場的眾多美國同事、朋友,他激動而驕傲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于實現!”的時候,這種關于航行、關于人的航行并在乎航行之后的燈塔永久照耀的期待構成一幅美倫美幻的天倫之圖。 而當羨慕與祝福在許多人心中升起的時候,也順理成章的讓厚實的華人感到這個世界的可愛,而世界是由“家”組成的,所以當“家”后來霎那間成為柳絮飄萍,這個世界連同那個美麗的國度也就突然變的猙獰而可怕。 “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形態,一直以來都表現出“家國同構”的顯著特征。而許大同是屬于新時代的青年的,而且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突破這個禁錮而將家安在美國——感覺中的幻想之地。但卻由于家的一度被拆散,他在影片中也不得不產生了動搖和悔澀:“我一直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現在,家已破碎成這個樣子,我留在這里還有什么意思?回到北京,至少還可以一家團聚……。”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之不存,所有關于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雄心壯志剎那間灰飛煙滅,“喪家”流浪的日子里,許大同和所有的華人一樣,雖然屬于所謂的“先進青年”,卻仍一般凄涼。 許大同一家是無數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的縮影。他們雖然講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他們也希望或是已經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從未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影片的末尾,兩口子一字一板地教丹尼斯讀“北京”、“長城”的場景更是蘊涵了這樣的暗示。正是這種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和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構成了中國文化歷久彌堅的凝聚力。
我們的先民很早就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表達了文化心理上的`自我確認。影片中許大同對美國友人所說的一句中國成語“道不同,不相與謀”也正是這樣一個意思。影片所表現出來的異質文化沖突不過是漫漫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剪影。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無數次面臨著外來文化的沖突和挑戰。但是,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曾經出現的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體系中,只有中國文化是歷經數千年發展延綿不絕從未中斷的。在與外來文化的沖突中,中國文化總是能堅持自己文明中優良的傳統,并對外來文化進行融合和同化,從而造就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正如“刮痧”這一古老的中醫療法,最后也被美國人接受和認同。
許多人走出影院時兩眼發紅,我也一樣,我擁有一個中國-軍校大學生資格和一個普通中國公民的尊嚴與思考。如果站在專業影評的角度來審視這部電影,或許并不完美,還有許多值得考究和商榷的細節。但作為同一文化群體的觀眾,我看到“刮痧”的場景時,發熱的不是脊背與手掌心,而是我,以及我所可以代表的所有華人的心靈,“刮痧”刮在了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能夠深切地體味到許大同和簡寧們的破滅和希望,他們的歡樂與悲傷,并為他們的最后團圓而喝彩。如同劇中聚集在樓下觀望的人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對于美好親情的向往和祝福,同樣是超地域、超國界的。正是因為人性中有共通之處,異質文化才從有了沖突到融合的可能。 回想我們所日夕生活的古城,沉鐘暮鼓與斜陽夕照還有那雄渾遼闊的明城墻總讓人們覺得自己生存于一片圣地而對于異域他鄉的文化的探究裹足不前。事實上這個城市的人們是需要一些不應叫做勇氣的“勇氣”,來走出城墻,走出國門,向更大環境的世界范圍文化體系闡述這屬于中華民族的燦爛淵源,融合來源于交流,真心的交流,使得這個世界走向完美與和睦。
《刮痧》,“刮”在我心深處。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二
今天翻看了一部老電影《刮痧》,劇情想必大家都了解,是關于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差異而引發的故事。
我是第一次完整看這部電影,有些個人的感想和覺察。
朱旭大大、梁家輝、蔣雯麗的演技自是不必說,只是隨著劇情的展開,忍不住會以上帝視角,為劇中的主人公感到著急:1.明明可以說清楚,或者想辦法下來再去試圖說明清楚的事,為什么要那么沖動呢?中國人不是有句話叫:事緩則圓么,越是臨到大事情,越要冷靜和耐心,不要忙中出錯,反而節外生枝;
2.許先生既能在美國扎下根來,事業小有所成,高智商和勤奮是自然的,這個情商和急躁的個性卻是很令人著急(反觀老爺子的情商和智慧在劇中可說是最高水準,那么看起來也不是遺傳自父親,汗)。
由于人物個性推動的戲劇沖突,令我對劇情的合理性有一些疑惑和不贊同。 暴露了我這位觀眾的特(毛)點(病),還真是喜歡評判啊,總是帶著嚴格的標準在思考和審視著,對他人太嚴苛(捂臉ing)。自己平時也時常會犯糊涂,做錯事,意識到以后,也是會不停地問:“我為什么當時就沒有想到?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好蠢啊!” 懊惱和責備,其實除了帶來不良情緒以外,并無益處。我所以為的對人對事的同理心和寬容,又在哪里呢?
真正的理解,恰恰是放下評判,不做預設,全然敞開地傾聽(感受)對方,才可以最真實地與對方連接。你發火,是因為你真的急了,你發火就是發火,你大哭就是你想要大哭啊,你可能有時失去理智會做傻事做錯事。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擁有喜怒哀樂才是天性。每個人本來就是獨特的個體,事情也許有對錯輸贏,但是其他人有什么權利和能力來決定你什么時候該保持理智和自控力(就算是自己來管理,什么時候忍一下,什么時候放飛自我,也不太容易管理好,駕馭自己是門需要不斷學習踐行的學問)。
我其實挺欣賞那些有話直接說(要是能做到有話好好說就更贊),能夠直接表達自己想法情緒的人。一位朋友曾跟我說:有時我們不敢直接說出心里的話,是因為怕傷害到對方,其實是我們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話,是自己心理承受力弱,就會覺得別人也受不了。所以,越是內心有力量有勇氣安全感強的人,越容易直接表達真實想法和情緒,沒有障礙。還有就是很小的孩子,是不會裝的,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大家好像天然都會喜歡孩子和小動物的純真,若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一直到老,真是幸事。
唯愿學習了解真實的世界,認識每一個鮮活的人,包括自己。也希望每個人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生動有趣的人多了,世界也會更加清新活潑吧。
此外,我在這個故事里看到因果。
大同的工作是游戲設計師,開場就是有人在街道上抗議示威“電腦游戲中的`暴力傾向“在毒害孩子們,呼吁“救救孩子”(關于游戲是不是毒害孩子的問題,很難一概而論。我的看法是,游戲行業,有需求就有存在,對于行業或產品做道德評判太簡單化,并沒有實際意義。游戲產品設計中似乎永遠很難規避“暴力傾向”的問題。對于個人職業選擇要不要進入這個行業時,有覺察的人,倒是可以自行思考其中的因果,再做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如果按照佛家的“正業”來說,通常師父都會舉例“賭場、酒吧、游戲”等行業作為反例來說明,這些職業是佛陀不建議從事的職業。)后面帶走丹丹的兒童福利部門的女士就在示威人群中。大同等同行設計的游戲,丹丹和小伙伴玩地興奮投入,玩著對戰游戲,兩人爭吵并打架,家長要求孩子道歉,孩子仍然在高興地玩游戲中,對老爸的話不以為意,老爸關掉游戲機,孩子不滿,仍然不肯道歉,反向小伙伴吐口水,老爸于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動手打了自己的兒子,孩子委屈地哭了。回家后,孩子說:會打小孩的爸爸不是好爸爸,爺爺圓場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長不大。(其實,拋開政治正確,只要不過度,管教時打小孩或者從不打小孩只是各個家庭中相應文化情境下的外在形式罷了,并不能作為好爸爸壞爸爸的判斷準則。)
老爺子因為孫子不舒服,給他刮痧--在美國很孤獨,唯一的老朋友老霍忽然離世,他被留在警局--兒子急于去接他,就把未成年的已經入睡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妻子晚上打電話回家,大人不在,孩子卻被吵醒了--孩子摔倒受傷,送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背上的刮痧痕跡,以為被虐待報警--孩子被帶走監護--許大同夫婦驚慌失措--合議庭上許情緒激動下,頻出狀況--法官判定孩子不能回家--......
情節推進的過程,也是因果顯現的過程,種什么因,結什么果。
聯想到更遠一點的戰爭與和平。
只要人們的心中有恐懼,有暴戾,就會有爭斗,有沖突,有戰爭。
而和平可以來自于一個簡單的給予陌生人的微笑,如果心中可以多一點平和和善意,就是在滋養、灌溉和散播愛的種子。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三
《刮痧》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北京移民家庭在美國生活時發生的故事:5歲的華裔孩子丹尼斯鬧肚子發燒,他的爺爺由于剛從北京到美國,不懂得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沒想到這卻成為了丹尼斯父親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鬧到了法庭上去。在法庭上,一連串的矛盾沖突更是接踵而來,一個原來幸福美好的家庭就這樣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就這部影片中的主要線索——刮痧來說。刮痧作為中國的一種醫學文化,在中國流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然而,在美國的文化里就沒有對刮痧進行“科學”的解釋。因而,刮痧不為美國人所知也不奇怪,丹尼斯背部所留下的刮痧的痕跡被美國人認為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證據,這也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作為一個法治的國家,不能因為人們對刮痧的不了解或是不承認而沒有對刮痧這一證據進行認識和核實,也不能因為中國文化的與美國文化的不同而進行排斥不加以考慮。
因為法律講求的是正義,法院判案講求的是事實。然而,在這部影片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還沒有真正了解刮痧,還沒有真正了解文化差異或是文化盲區的情況下,法庭就作出了剝奪許大同對兒子扶養權的決定。這無疑就是對違法證據沒有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從而造成法律與正義的背道而馳,最終造成許大同一家悲劇的產生。
從《刮痧》中,我們看美國的法制,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這個社會政治和法律系統里,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維護這個系統的健康、透明而民主的運轉,因此會有揭竿而起報警的醫生和護士,有為孩子的健康和權利而舌戰不休的律師,有以說實話為自己責任的證人;但當遇到了他們所不理解或不了解的事情的時候,當另一個遙遠國度的傳統文化和他們的常識產生沖突的時候,這種西方社會科學、嚴謹、民主的法律卻成為他們固守自己偏執的一種武器,就如那個律師在法庭上故意惹怒許大同、用刻意曲解的手段誤導法官以達到自己贏得官司的目的。但西方的這種法制和人性化的民主卻始終是很高明的,如電影的最后那位胖胖的美國律師拋棄誤解、接受了刮痧治療后終于明白了大同的清白,而那位一心為孩子著想的女律師,也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全力向法官爭取撤銷起訴的機會。最終,西方的法制和東方的傳統在經歷了苦難和艱苦的磨合后達到了一種“和解”和“融合”,孩子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妻子和丈夫也不再需要痛苦的分離。在這場痛苦的鬧劇過后,大同和妻子似乎看清了一些東西,很欣慰地,我們在影片的最后聽見丹尼斯可愛稚嫩的聲音,在隨著父母的教授念著:“長城、中國、北京……”。美國的社會和政治再完美,屬于中國靈魂始終不能拋棄深入骨髓的歷史和傳統的東西。
《刮痧》中的刮痧,刮在孩子身上,刮在美國的法制身上,刮在美籍華人的心上。也許刮后印記難看,但溫熱微暖的感覺,卻總是好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刮痧電影的觀后感”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四
電影《刮痧》講述了一對移民美國的中國夫婦因中美文化差異而導致差點喪失其子撫養權的故事。對于美國所謂的人權保護還有對兒童的保護早就有所耳聞。一直都知道在美國家長是不能隨便打孩子的,會被警方介入而且后果很嚴重。 在中國人看來,當兒子做錯事的時候,父親打兒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在中國來說是正常的,沒什么大不了的。父親打兒子也有愛兒子的意思,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啊。打者愛也。同時也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但是,在美國人看來,父母無論如何是不能打孩子的,打孩子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行為,是違反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美國的人權主義太強了,在中國人看來是家庭事,坡見人無法插手的,可到了美國就不一樣了,變成了國家的事了。(在我看來其實是小題大做,這可能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吧!)在美國,大人晚上把孩子單獨留在家里也是犯罪。
在中國,孩子生病了,大人用偏方給孩子治病是司空見慣的了。比如電影中的老爺爺幫他孫子刮痧,這是幫孩子治病,天經地義的`,是愛孩子的表現。刮痧在中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了,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偏方,效果很好。但是于美國,他們只是看到外表,而不知道其中的奧妙,以為是孩子收到虐待,就要把好好的一個家庭給破壞掉,太殘酷了。簡直是不可理喻,沒有經過調查就斷然下結論。
電影中的主人翁許大同雖然在美國住了八年,事業在美國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被美國人所認可,但是他骨子里面的中國傳統文化仍然與美國的文化格格不入。刮痧在中國已經好幾千年了,可是一到美國就說不清了。其實說不清的又何止是刮痧呢?他們竟然說孫悟空是一個沒有道德,沒有責任感的人,僅僅只因為孫悟空偷了蟠桃?!
而他們對于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中國解放前的情景,中國是貧窮落后的,中國人還穿著長袍馬掛等。現在其實中國人的事情在美國經常發生。當大同送完他爸被警察逮捕的時候,掉在地下的猴子受到踐踏,難道僅僅只是這只玩具嗎?恐怕還有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吧!
電影最后結局圓滿,可是我卻很傷感,對于自己所不了解的文化肆意的批駁,連了解一下都不屑,真的是那個自由的國度,是那個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嗎?
劇中,許大同在講五臟六腑,七經八脈這些刮痧的基本原理是我的心情很低落,因為他用英文講不出來這些知識。我希望中國傳統的醫學能夠更加科學化,世界化,從而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讓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了解中醫,愛上中醫。
我覺得《刮痧》這部電影很成功,它不僅成功的表現了兩對父子,祖孫三代之間的愛,更加深刻的挖掘出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引人深思。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五
這個學期,在我們的中華民族歷史與精神課上,授課老師放映了一步名叫《刮痧》的電 影。這部電影確實極大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原因有多方面。一則,也是一個大家所認同的事 實, 即我們的大明星梁家輝主演, 以其真摯不服輸的性格以及流利的英語讓我們感受新的影 片情景;再者,從電影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情感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不得不然我們 深思,十足讓我意猶未盡。看完這不影片,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中美文化的差異,以及對這中 差異的盲目與無知而帶給這些移民或者留學生隔閡與摩擦。 這些文化差異看似不足為意, 其 實在某種特地場合就會成為麻煩或悲劇的導火索,就正如影片中的那種情景。 該電影以一個移民家庭為活動圈,講述了他們一家在美國的生活方面以及文化方面的故 事,從此以小借小大展現給觀眾們一場優美但含蓄的文化差異 。電影里的情節無不可以讓 我們展開聯想,從中摸索出文化的不同。 電影的出場時就展現了男主角為了表示禮貌而當場教訓自己兒子一事。對中國人而言, 當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發生沖突, 但前提是此事不過分的損害家長的利益和面子時, 我們中國 的家長則會責怪自己的孩子而對對方表示歉意,這對我們而言正好體現了我們謙虛的美德。 但在美國則不然, 他們會認為這種處理的辦法是扼殺孩子個性的表現。 他們不會特別在乎孩 子們的玩耍,家長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孩子們的生活娛樂權當有他們自己負責,而孩子 們在其中發生的后果自然而然也是由他們承擔, 當然我這里的前提也是在父母的理性判斷上 的, 比如對方野蠻無理的過度侵犯自己孩子的權利那么他們也會爭個理由的。 這是我看出的 第一點差異。 接著則是中美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的不同。 在中國, 我們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列雖然 比比皆是, 但是它卻沒有強有力的被實施, 或者說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執行了法律所要求的 條列。對于我們人口眾多的中國,殘疾,或被社會遺棄的兒童可謂不計其數,而我們的社會 仍然沒有給予他們很好的社會福利和保護,從而社會上嬰兒被遺棄,孩童流浪,殘疾孩童一 無是處的現象又是俯拾皆是。對此我們能怎么做,政府有應該怎么做,我們就要好好反思。
相比之下, 美國的孩子都是生活在社會和司法保護之上的, 他們的人權在法律的天平之中得 到了更好升華。從一個層面上來說,這是由于社會制度,經濟狀況,文化傳統等種種不同導 致的社會條形體例的不同。眾所周知,中美的起步時間大有差異,所以這種歷史的差距也是 無可非議的,進而導致的文化差異也更顯得鱗次櫛比。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導火索是爺爺給孫子刮痧一事。因為此事,我們的主角一家從此走 上了法律的平臺,在法官的再三追究與當事人頑強的爭執辯護下,我們的情節達到了高潮。 而正是在這種分庭抗禮之下,我們觀眾不能不反思美國司法的嚴謹性。再者,我們也會想到 為什么我們中國傳統療法在美國不被認知,不被廣泛的認同。以我之見,中國的文化是博大 精深,兼容并蓄的,我們偉大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的篩選文化,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大好 局面。我們消滅了腐朽文化,摒棄了落后文化,留下了積極先進的文化,然而在這種先進的 文化中,有些是缺乏理論性或者科學性指導的,就像我們的刮痧文化,這也只是在先人的繼 承中而遺留下來的治療偏方。 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有一定的療效, 但是這種效果和不確定性特 是然人懷疑的,因為他沒有認識根本,只是探索性的'治療。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根據,我們 的刮痧文化就不能很好的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對此,我們可以想到我們中國很多的文化純 粹是為了自我娛樂,保持傳統罷了,而對于走向世界還是望塵莫及的。當然每個國家都有這 樣或那樣的文化。再則,我們可以看看美國,作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他們的歷史發展是最 原始也最先進的,他們在歷史的發展中不見自覺地走向了創新,發明的道路,他們講究的是 科學,是理論。所以他們的一些發明創造可以經世致用,他們的文化傳統可以無處不滲。但 我也不是在說中國的文化不好,而是有些文化因為其局限性,雖有外滲的可能,但因此而被 埋沒了。
文化差異在各國之間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這種文化隔閡卻是可以打破的。 就像人與人之 間要不斷地交流一樣,我們的文化也是需要溝通交流的。所以我們要實現世界的和平,首先 就應該進行文化的相互滲透,這樣我們才能為彼此搭建平臺,建立深厚的友誼,也就不會走 入文化的誤區之中。
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篇六
電影《刮痧》是一部具有愛國情結的故事片,它反映了中西方交流間的種種社會問題,無論是從編劇的大綱安排還是從導演的拍攝角度都能完完全全感受到一種濃郁的中國味道。它向我們展示了華人在美國由于法律制度和社會習慣等的不同而產生的一系列沖突。這種沖突可以稱作中國式與美國式的沖突。中國人和美國的社會,當這兩者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本身就有一種矛盾效果,沖突來自于文化差異,中西方的文化的碰撞。
影片中美國人對中國的刮痧、孫悟空、打罵教育等等延續千年的文化均進行了否定,主人公只能伸冤而不得,因為這是價值觀不同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美國人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價值觀,這就注定了自由、平等、民主作為他們信念的首要內容,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充分享有人權和社會所有權利。而中國的道德人倫本位卻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誼友信,因此在中國父親管教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都是無可厚非的。對中國人于情不通,對美國人于法不允,情理與法理的矛盾沖突在影片中逐步尖銳升華。
在這兩種迥異的文化背景下,美國的法律完全不可能為將人弄得“傷痕累累”的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刮痧便是一種虐待。法律不能創造出文化之外的東西,所以刮痧只能變成“到了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另一方面,中國法律也不可能把刮痧列入違法行為。只有當文化差異或者說文化盲區被認識后,沖突才可能解決。
在我看來,如若僅僅煽情地展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會加深彼此誤解。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知道,完善的法律和體制是如何解決差異、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的平等與公正的'。
另一方面,對于美國強勢文化的入侵,我們的很多年輕人,看到了美國刻意宣傳的文化之后,就不可自制地愛上了美國文化,渴望融入美國社會。殊不知在受了20多年東方文化的浸染之后,又怎么可能輕而易舉的“脫胎換骨”?這種沖突是必然的,也是無奈的。
甚至有的國人人大放厥詞言之鑿鑿,所言均是中國的醫學確實毫無用處。如此嘩眾取寵之舉毫無必要,單方面否認自己國家的文化,
這并不能為身處其中的自己帶來絲毫益處,徒留病態的高高在上的自傲,什么也改變不了。
我們是不同的造世主造出來的,怎么可能一樣呢?差異是刮不去的,但可以包容。
【觀看刮痧電影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刮痧》電影觀后感05-07
電影刮痧英文觀后感08-20
《刮痧》觀后感11-11
刮痧觀后感12-06
《刮痧》觀后感05-17
刮痧觀后感11-05
刮痧觀后感6篇12-06
刮痧觀后感7篇11-15
天堂電影院電影觀后感12-03
電影院觀看電影簡愛有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