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想心得感悟
你有看過《歷練后的飛翔》這個故事嗎?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嗎?《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篇一
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和曲折,就像大海一樣,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掀起浪滔,我們該如何面對挫折呢?
今天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我拿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打開書本,一絲不茍地讀了起來,我一下被其中的《歷練后的飛翔》吸引住了……
似乎沒有一種鳥兒敢跟雕鷹一較高低,它的飛行時間之長、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堪稱鷹中之最。但誰能想到那壯麗的飛翔后面卻蘊含著滴血的悲壯。從幼鷹成長為雄鷹,需要經歷成千上萬次殘酷的訓練。如果沒有這些歷練,雄鷹們也就永遠與藍天無緣。母鷹用血淋淋的訓練構筑了孩子們生命的藍天。
你看,那些生活窘迫的孩子,那些家遇不幸背起父親上學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成功、成材、成名,是因為在壓力、挫折面前不低頭。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磨練了他們的意志,而那些在過分溺愛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因為缺少壓力,因此也非常脆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浪,經不起考驗,遇到困難就退縮。在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坎坷,我們也要告訴自己:“沒有誰能幫助我們擋災解難,除了我們自己!”
沒有壓力的生活似乎輕松隨意,但它就像沒有風的帆一樣空虛。不堪一擊。沒有壓力,生命就會暗淡無光。不要害怕壓力,負重才不會跌倒,壓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壓力是我們實現理想的鋪路石。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遼闊而美麗的藍天,也都有一雙為翱翔藍天做準備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氣和希望。但我們的翅膀同樣也常會被折斷,也同樣會變得疲軟無力。如果這樣,我們一定要忍受劇痛,拒絕憐憫,永不墜落地飛翔!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到達勝利的彼岸。
《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歷練后的飛翔》。我讀后非常的感動,我差一點哭了出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遼闊的亞馬孫平原上,生活著一種叫雕鷹的雄鷹,它有“飛行之王”的稱號。它的飛行時間之長、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堪稱鷹中之最,被它發現的小動物們,一般都難以逃脫它的捕捉。但誰能想到那壯麗的飛翔后面卻蘊涵著滴血的悲壯。當一只幼鷹出生后,沒享受到幾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經受母親近似殘酷的訓練。特別是母鷹會把幼鷹翅膀上大部分的骨骼殘忍地折斷,然后把小鷹從恐怖的懸崖上摔下去,讓它們奮力飛翔。如果不這樣,雕鷹也就失去了這僅有的一個機會,它也就永遠會與藍天無緣。
讀完了全文,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的爸爸媽媽平時對我也非常的嚴格:遇到問題總是讓我自己解決,從來都不幫我解決任何的問題;如果自己還是不會解決,就讓我去查書本或字典和電腦;還讓我自己洗衣服、洗碗、掃地······因為爸爸常常對我講:“只有這樣從小鍛煉,長大了才能飛向自己的藍天。”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遼闊而美麗的藍天,也都擁有一雙為藍天做準備的翅膀,那是激情、意志、勇氣和希望。但我們的翅膀也同樣常會被折斷,也同樣會變得疲軟無力,如果這樣,我們能忍受劇痛的憐憫,永不墜落地飛翔嗎?
《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篇三
讀罷《歷練后的飛翔》,久久地,我沉浸在了一種深深地震撼里。為了孩子的生存,雕鷹對子女的訓練是殘酷的,那訓練的三步看上去的確有些“魔鬼式訓練”的味道。但是鷹媽媽知道“沒有誰能幫助小雕鷹飛翔,除了它自己”。
由此我不禁聯想到了我們人類自己。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自古以來就是每個家長的普遍心愿。尤其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人們更強烈地意識到,未來社會,優勝劣汰,競爭會更加激烈。小家庭的重心,便自然集中到孩子身上。于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過度的“保護”,使得孩子冷不得暖不得;飲食粗不得精不得;語調重不得輕不得,略有閃失便出走自殺(這樣的消息報導層出不窮),難怪人們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但幸福得叫人憂慮!”
另一個動物馴養幼子的故事這樣說道:母虎撫養幼虎也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吃,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頭扔給幼虎啃。再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要吃,他就大吼一聲,不讓他吃。過幾天,幼虎餓得實在受不了,就離開母親,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來。
可見,為了孩子的生存,動物對子女的訓練是殘酷的。可是正是由于此,才有了“鷹翔長空”、“虎嘯山林”的壯麗。
也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是富人的兒子,另一個是窮人家的兒子。富人的兒子整天吃好的,穿好的,仗著父親的'寵愛,到處欺負人,亂結識朋友,最后,走上了不歸路。而那個窮孩子,從小就生活有理,幫父親打理事情,雖然年紀小,但遇事卻很有主見。最后,成為一個成功者,旁邊的人都稱贊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撇開窮與富之間的差別,決定兩個孩子不同命運的關鍵在于——這兩個家庭的父母所給予孩子的不同教育。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和放任一樣,對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寫到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這樣的情形實在是見得太多了:有那么一些父母,在他們的眼中永遠見不著自己孩子的缺點。孩子做錯的事,這些父母總有辦法為他們找到一個又一個的借口。嬌生慣養、溺愛放縱,有求必應,惟恐孩子受“屈”。就對女兒關懷“無微不至”,就連裝書包,穿衣服,疊被子、喂飯之類也統統“代勞”了,看來的確有些熱情“過度”了。
其實,我們家長也許真的未曾注意到,正是種種無窮無盡的愛在悄悄折斷孩子們搏擊風云的翅膀,而且,正是這種“愛”的程度越是無以復加,這種“斷送”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正如勇敢的小鷹,如果它的父母總是讓它養尊處優,總是讓它呆在溫暖的窩里坐享其成,而從不引導它去經經風雨,見見世面,它怎么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展翅高飛,翱翔千里?
說實在的,普天下父母哪有不疼愛孩子的。然而,明智的父母深知,“寵殺”究竟意味著什么。近日讀報,見到這樣幾則新聞。一是美國有位百萬富翁夫婦一起來中國旅游。有一天,正在上中學的女兒打來越洋電話,說父母臨走時給的零花錢用完了,能不能到銀行支取些。這位“吝嗇”的富翁當即答復:“超支的零用錢靠自己做鐘點工或投遞報紙解決。” 二是發達而富有的日本人深感年輕一代的創業精神遠不及老一輩,便想方設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有一所學校,為了教育學生不忘記過去最困難的日子,給孩子做了“憶苦飯”。結果孩子面對大人們當年吃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校方豪不動遙第四天,孩子們終于咽下了這頓憶苦飯。也有日本近800家幼兒園,為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和御寒能力,培養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孩子進行“挨凍磨練”。在“寒校”的小朋友,要在寒冷的天氣赤裸上身跑步,上課和健身訓練,即使氣溫低于零度也照樣堅持。日本家長還將孩子送到孤島和森林里,讓他們在無教師的情況下,面對既無干糧又無水源的可怕境地,安營扎寨,自己“營救”自己。在美國,做父母的也盡可能地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孩子畢業后就要走向社會,自謀生路。如果孩子又回來與父母住在一起,會被認為是事業上的失敗者,通常還要付房租給父母,在家吃飯也要付費。
這些做法,從表面上看來有些不近“人情”太“殘酷”了點兒,但生女不嬌,養兒不慣,讓孩子花自己掙的錢,吃自己掙的飯,流自己淌的汗,自己的事兒自己去干,可謂明達事理有遠。
優勝劣汰,這不僅是自然的法則,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社會的法則。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明白: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一種甜蜜的摧殘。不管是“富門”還是“寒門”,都要讓孩子少享點福多吃些苦頭。一個孩子只有從小就學會自食其力,長大后才能撐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也正是 “吃苦磨練法”可以讓孩子多動手、多流汗、多吃苦,經受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練,激發吃苦耐勞的進取精神,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如果孩子具備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自立自強的意識,學業上達到了較高的文化素養,那么將來必定會在事業上大有作為。愛孩子,關心孩子,要愛得適度,關心得法,放眼未來。該愛時就愛,該放手時就應該學會放手。不要“心太軟”,而要硬起心腸,收藏起一半愛。試想,一個連熟雞蛋都不會剝的孩子,將來自能干什么?缺乏獨立性,沒有自理、自立能力,如何適應未來競爭的社會?有時“殘忍“的愛比溺愛更有價值。
【歷練后的飛翔讀后感想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讀《歷練后的飛翔》的心得體會06-19
夢幻飛翔島優秀讀后感想心得感悟07-25
軍訓后感想感悟06-27
軍訓后的感想感悟07-05
讀夏洛的網后的感想心得感悟作文08-02
考試后的感想對于考試后的感想11-18
寒假鍛煉后的心得感想范文01-12
經典軍訓后的感想06-20
軍訓后的感想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