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根隨筆讀后感作文1000字左右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集,《培根隨筆》也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根隨筆》讀后感篇一
一翻開《培根隨筆》,我就被書中含義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詼諧的語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與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學家面對面交談,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個個困惑,告訴我怎樣面對逆境,怎樣為人處世,怎樣把握時機,怎樣培養好習慣,怎樣克制憤怒……我在這次談話中豁然開朗,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層又一層厚厚的云霧,他引領著我慢慢撥開云霧,看到了久違的陽光。對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對于美,大多數人看重外貌的美,而不是性格的美。可那樣的美,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是夏天的果子,容易腐爛,不能持久”。真正的美應該是心靈的美,即美德。“美德好比是珍貴的寶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鑲嵌。”一個普通人擁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禮的舉止、為他人著想的行為同樣能贏得別人的歡迎與贊賞,所表現出來的氣度絲毫不比那些容貌出眾的人遜色,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周圍甚至千里之外的人,因為美德所散發的芳香越遠越濃,他們的人生也會煥發出無限的光彩。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駐”。
逆境: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當許多挫折輪番向你進攻時便是身處逆境了。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同樣如此,在學校里跟朋友鬧翻,心情極差地回到家把這事告訴父母卻沒有得到他們的安慰,第二天考試又沒發揮好,受到父母老師的批評……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似乎有連環效應。若是不想辦法沖破逆境,情況就會愈加糟糕。這當然是極其困難的,需要一個人的勇敢、執著特別是智慧,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但無論怎樣都不能絕望,要知道“在順境中不無許多憂慮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逆境中也不無種種的安慰和希望”。在最絕望的時候想想別人曾經對你的鼓勵和贊許,想想生命中一個個溫馨快樂的時刻,你的內心會升騰起一股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要是奇跡主宰自然,它們多半是在逆境中出現的”,“一帆風順固然令人羨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欽佩”。不如把順境當作上天的恩賜,把逆境當作提升自我的考驗。
談吐:與人交往時掌握說話的技巧十分重要。談吐文明是基本準則,此外還要把握適當的時間,語言溫和中肯,富于變化,讓人有所得益。最需要注意的是,“談話應該像田野一樣廣闊,不應該直通人家的'家門口”。隨便議論別人不可取,“慎言勝于雄辯”。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既要讓人聽著舒心,又不至于太違心,確實不易。
好運:當一個人獲得巨大的成功時,總會有人羨慕地說:“啊呀,他的運氣真好!”不錯,運氣中確實包含著很多偶然因素,可“一個人的運氣究竟如何,還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一個人若是不付出努力,妄想不勞而獲,怎么會有好運從天而降呢?幸運女神從來不眷顧自私而懶惰的人。頂多也只是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人一樣,碰巧交到了一次好運,還僅僅是一只兔子。“運氣所走的路,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有大群小群無數小星星聚合在一起,你看不清其中任何一顆小星星,但是它們聚合在一起放射光芒。”這些小星星,就是很難讓人察覺的美德、才能或習慣。它們往往能給人帶來好運。
很少有一本書在我讀完后會有豁然開朗之感,而《培根隨筆》帶給了我這一特殊的感受。如果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知心朋友,在心靈的交流中能獲得思想的升華,那么《培根隨筆》無疑是我最好的朋友。
《培根隨筆》讀后感篇二
讀《培根隨筆全集》有感:說到培根,誰都會想起他那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的確,當今社會,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暑假,趁著閑暇時間,我有幸拜讀了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猶如當頭棒喝,擊醒了不知多少夢中人。
培根,他是命運多舛的一個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時就受盡了功名利祿的熏陶,長大后也就順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經歷浮沉的宮廷政變后,他最終被罷去官職。在滄桑的歲月里,他的人生受盡了苦難的歷練,也就越顯得芬芳。讀他的文章,就像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賜教,須耐心傾聽,反復揣摩。《培根隨筆全集》就是一個例子。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信手拈來的一句話,甚是耐讀,索性將它摘下來。細細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幾分味道來,我想不僅厄運能發現美德,它還能使自己更透徹的看待自身缺點。
今年八下期末考試的結果已塵埃落定,自己馬失前蹄了。在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靂,本還抱有一絲渴望,但在那一通電話之后,便都無處尋覓了。等自己反應過來,頃刻間淚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記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為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沒人容我傾訴。那好幾個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說。而其也得到了收獲,模擬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個咸魚翻身仗呀!對這次的勝利,我已經"蓄謀"很久了,可事與愿違。在那幾日,我極度消沉,墮落,不敢和同學通電話,上網也常隱身。悶悶不樂幾日后,父親終于發話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我懂,誰都懂。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找"錯因",正如諸葛亮所說: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不然再多的失敗也不足為奇,同時也是徒勞的。經過這一次的慘訓,我悟出了兩個對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試前必須調整心態,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試中必須注意的一點,匯成一句話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說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說到做到"的人,但說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屬于后者。考試前,我刻意的去復習了英語,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奮,卻不然,我還未深入的去復習,那時有太多的"柱子"擋在我面前。
相通這些后,我便不足為奇會得此結果了。再說,經過這一番深思,尚且也對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語考試得了八十二分)。
現在回眸這件事,心中還為有些遺憾和委屈。但豁達些看待這件事,縱觀歷史,誰無遇到過點小挫折呢?本書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嗎?只要我們在犯錯中得到進步,不也是好事,也就應了那句話:"吃一塹,長一智。"
>>>下一頁查看更多“《培根隨筆》讀后感”
《培根隨筆》讀后感篇三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
正如這一段新聞所說的一樣,《培根隨筆》這本書是英國哲學大家弗朗西斯〃培根在受到官場和人生、利益、名聲等多重打擊的暮年編成的。
培根出生于官宦家庭,自小被功名利祿熏陶,爭強好勝。而當他暮年時卻遭受如此打擊。在這影響下,《培根隨筆》這本書給人帶來的感覺像是一位垂暮的老者用那滄桑,且蘊含芬芳和真理的聲調向你緩緩的賜教,傳授知識。像這種文章,不像現在的微信那樣讓人直觀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正相反,讀這本書,你需要耐下性子,靜下心來
仔細的反復的品讀,才能抓住些許先賢那超脫常人的智慧。讀這種書,我們會領略許多的人生道理,也會由衷的敬佩先賢那崇高的思想。而《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們不得不對先賢的學識淵博感到驚嘆。
培根的書蘊含著大道理,培根也是一名高尚的忠于自己的事業和理想的人,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這位偉大的先賢的死因是這樣的:
“1626年3月底,培根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只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這位偉大的先賢就連死,也是為了科學而死,可見其精神的偉大,靈魂的崇高。
在《培根隨筆》這本書中,你聽不到幽默風趣的打鬧,聽不到自諷自嘲的可笑,聽不到朋友間閑聊的輕松,聽不到優美抒情的句子。你所能聽到的,只是一個冷漠、客觀的.聲音向你述說真理,這些真理無一不使你震撼。
作為一部17世紀早期編著的哲學性著作,《培根隨筆》有著一股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它所經歷的歷史,它由一名垂暮的先賢撰寫,蘊含著先賢一生所領悟的道理,又經歷了數百年的時光,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世人。這種力量使這本書并沒有在歲月中消失,反而在今日仍然被許多人閱讀,讓很多人沉思、領悟。這種力量是偉大的,而使這種能夠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出現的人是我們所必須敬佩的。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先賢——培根致敬。
【培根隨筆讀后感作文1000字左右】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有關的故事09-28
1000字左右的作文11-25
培根隨筆好句110句02-23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09-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4-30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5-05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14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15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12
隨筆作文100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