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300字
《麥田里的守望者》一個多么吸引人的名字,而里面的眾多人物肯定讓你回味無窮,《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內容也是我們應該去思考和反思借鑒的。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吧。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篇1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生于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只有16歲,但比常人高出一頭,整日穿著風衣,戴著獵帽,游游蕩蕩,不愿讀書。他曾經三次被學校開除。之后一個學期,他又因為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絲毫不感到難受。他在和同房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后,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他抽煙、酗酒、打架、調情,甚至找妓女玩。從這些看來,霍爾頓不是一個好學生,而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一個混混。
但是他回到紐約城后,不敢冒然回家,是因為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擔心。之后他住進了一個小旅館。在這里,他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污濁。
第二天,他在街上游蕩遇到兩個修女,捐了10元錢,這是因為他善良。之后他和女友看電影,他看到了她的虛偽、假情假意,與她吵了一架后分手了。他又偷偷回家,想和妹妹菲苾道別。霍爾頓對他的妹妹關懷備至、百般呵護。找到菲苾后,他向菲苾訴說自己的苦悶和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想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想去關心孩子、保護孩子。他不想讓孩子沾上成人世界的污濁,他要把那些不知往哪里跑的孩子抓住,不讓他們沖進成人的世界。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篇2
雖然是50年代的作品,但是讀起來居然和我們的現實是如此貼近。雖然我不認可這是一本好書,它不適合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們讀,其間充斥著污言穢語、自甘墮落、偏執任性,只會是孩子們不良行為的推進劑;但是對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師們確是很好地了解那些叛逆孩子的極好素材。它生動地再現了生活在迷茫和彷徨中的孩子們的細膩心理,對我們這些動不動就對孩子們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師們是個大的觸動。
波浪起伏的麥田正孕育著多少危機?青春的孩子們正經歷著如引領他們順利地走向成人社會?何的迷茫?誰又是他們的守望者?誰能拯救他們的靈魂?霍爾頓希望成為麥田里的守望者,其實他正是那個需要守望的人。而他的年幼的妹妹卻真正成為他的守望者,雖然不一定喚醒其心靈,但至少讓他不再流浪和恣睢。她靠的是什么?應該是愛的呼喚吧。
我們職業是守望者,然而也許我們就是造就麥浪洶涌的風吧?我們的單一的評價標準不正驅趕著更多的孩子走向懸崖呢?善待那些彷徨的一代吧?至少不要把他們趕離麥田。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篇3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那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可當我翻開書時,卻發現里央的內容并沒有我想象中的美麗,而且還有很多骯臟的字眼。于是,我剛看沒幾頁便把書扔在了一邊。這一扔便是兩年。后來,我聽說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同齡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次拿起了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壞孩子的代表,抽煙、喝酒、說臟話、打架。讀完這一遍后這個男孩子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夠印象。可我還是試圖從文字之間發現他那未泯的天性。終于,我看到了;霍爾頓被開除后,擔心母親受刺激,決定為妹妹買唱片,怕別人產生自卑感便將自己的箱子放到床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種種都表明著霍爾頓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里并沒有往常那樣心潮澎湃,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霍爾頓為什么會變成那樣?書中說,霍爾頓只有十六歲,便開始抽煙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緣故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嗎?我在書中努力地尋找,發現書中多次出現了一個詞——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會,身邊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當時美國中的一員。
書讀完了,可我好像并沒有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暗暗地為像霍爾頓一樣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重演,讓“陽光自信,天天向上”永遠成為青少年的代名詞!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篇4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于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向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篇5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麥田里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 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么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了.學校里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后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
"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他不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
【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300字】相關文章:
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08-12
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想心得08-26
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作文08-03
麥田里的守望者優秀讀后感400字08-16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07-31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08-22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06-27
讀后感《麥田里的守望者》09-23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