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讀后感
1.有人說祖國像一條河,源遠流長。
我要說祖國是一本書,一本讀不完的書。
她的每一頁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最美的是那每隔幾頁就有一張的“書簽”,那就是我們“五彩的節日”。
你看那翠綠的“書簽”,還帶著柳絮的芬芳,哦!那是清明節。
你看到了嗎?
我們正戴著用柳枝編成的“花環”,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風里還帶著我們甜甜的笑聲。
你看那金黃的“書簽”,用桂花鑲著邊,哦!那是中秋節。
你聽到了嗎?
我們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抱,爺爺正講著“打月餅”的故事,歡樂的月光盛滿了整個院子。
再往下翻,是一張滲透了汗水卻依然芳香的“書簽”。
啊!那是快樂的教師節,溫暖,你感受到了嗎?
那是“紅燭”在燃燒,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也能像您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
正是有了這么多“五彩的書簽”,讓我們在讀祖國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想起那“美麗的瞬間”。
2.翻開《我們的節日》這本書,它里面那一則則節日背后傳奇般的故事和一個個有趣的傳統習俗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國內的端午節令我印象最為深刻。
端午節的時間是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和春節、中秋節一樣,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視。對于端午節的來歷,一般傳統說法認為是用來記念愛國者屈原的。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由于遭到國君的冷淡而被放逐。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周圍的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便包起了美味可口的棕子,外面用金絲銀線纏繞起來。坐著龍舟來到汨羅江,把粽子扔向大江,為的是讓魚兒們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因此,端午節便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對屈原肅然起敬,更多的是為他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其實,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投江自盡了,他留給我們的是人們永遠的懷念。
這本書中,“十一”國慶節也令我記憶深刻。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也是舉國歡慶的一個日子。為了這一天,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多少中華優秀兒女矢志不渝、前仆后繼,拋頭顱、灑熱血,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紀念他們。就是這一天,我們新中國誕生了,它標志著人民可以當家作主,標志著中國步入了新的革命路程,祖國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因此,我想,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牢牢銘記這一天,因為它是我們母親——祖國的生日,我們應該用最真摯的心去熱愛它、用最勤勞的手去建設它、用最聰明的才智去發展它。
令我難忘的還有重陽節,它的時間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即重九。重陽節又名“敬老節”或“老人節”,它是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繼承和發揚著中國人民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因此,在這一天,我們要尊敬老人,做些讓爺爺奶奶高興的事情,如給他們做一些家務活,陪他們出去游玩,給他們表演節目等。
《我們的節日》這本書,猶如一個歷史的畫卷,我們應不停地追尋它那美麗的畫面,因為它不僅讓我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還讓我深刻地認識和領會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體會到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的民族精神,以及拳拳的愛國之情。愿每一個節日都深深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讓節日的傳統源遠流長。
【節日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們的節日》讀后感02-27
我們的節日的讀后感02-27
我們的節日讀后感03-29
數篇節日讀后感06-24
傳統節日的讀后感03-22
傳統節日讀后感04-01
《我們的節日》讀后感6篇02-27
怎么寫我們的節日的讀后感作文07-03
《我們的節日》讀后感范文550字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