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散文讀后感
生活貴在舒適
——《林語堂散文選集》讀后感
縱觀中國現代文學史,文人墨客千奇百態、形色各異。文人們斗爭的漩渦與生活的熬煎把中國現代政治風云演繹的淋漓盡致。不管他們是否愿意,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現實做出了自己的反應與抉擇,都對現實做了最好的記錄。他們或呼嘯猛進,或戀舊懷古;或血灑刑場,或卑躬屈膝;或熱情洋溢,或冷眼旁觀;或悲歌當哭,或低吟淺唱;或浪跡四海,或書齋沉思;或放浪形骸,或溫雅謙恭;或青眼看人,或白眼望天
他們姿態不同,形色有異,匯成了一部多音部的中國現代文學交響曲,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風景線。
而有著“幽默大師”稱號的林語堂無疑是其中一位非常耀眼的文化明星。他的平和與淡然,講述了一個“非主流”心中對向往的世界的一種永不停歇的追求精神和心靈境界。一種超然,一種脫俗。
接觸林語堂是在高中的時候了,大多是因為同學的推薦或是論者的批判。 我們這一代人,對于林語堂,大多是最初見于魯迅的關于“打落水狗”或者是批判“幽默”的注釋里。那個時候的我們一致認定:凡是被魯迅罵過的人必定不是什么好人,就好像對于此刻我的眼中,凡是被韓寒批判了的社會現象都是真的存在而不應存在的現象一樣,林語堂便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反動文人”。早期的印象是難以很快磨滅的,只有等待時間長河的用歲月的滄桑來沖洗。直到后來我無意間接觸到林語堂的《悼魯迅》,才知道他也是一位文章大家,其散淡幽默的文字實在令人喜歡,也便開始搜尋他的文字痕跡了。
林語堂對于讀書的品味,由不得我不去贊同:“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狼籍橫陳于沙發之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蔽蚁耄也皇窍矚g上了他的人或者是他的思想,而是喜歡上了他的文字或者他的境界。就好像我對于韓寒,永遠不會出現關于追星一說的痕跡,只是淡淡的品嘗和體味,體味一種對事實的看法和文字的'運用。
林語堂的幽默詼諧不是誰都可以模仿的,這種匯聚了東西方智慧雖然不能跟上主流的批判色彩,卻實實在在的拓展了現代散文的審美維度,把美與自然相結合,儼然出一種不做作,不為寫文章而寫文章的境界。換個角度想,這也不失為一種創新,盡管在那個時代,如此坐直意味著被主流的排擠和批判,但這種敢于創新的精神和視外界于無物的心境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之所以有非主流,是因為沒有什么可以證明主流便是百分百的正確。林語堂選擇了安靜而舒適的寫作方式,正是一種明智,一種看破天機的圣人之舉。
正如大眾之評判,林語堂的散文乃是一場藝術的盛宴,給生活中悵然若失者以人生的況味,給奢侈得意者以更為上乘的情致,給麻木矯飾者以村然的氣度和真摯的滋味。而藝術,正如林老先生的感言:“一書應該是一種諷刺的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會教會我們在教師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和真摯!
林語堂的生活狀態是我所不能及卻又十分期盼的。他可以在秋天的黃昏里,一人獨坐沙發上抽煙,看煙光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只隨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和自由,甚至于就這樣,慢慢地消逝下去……
有的時候,我也會獨自一人發呆,想一些很傷卻又很值得回憶的東西,或者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事務,卻總在醒來時覺得失落,失落那些玄而又玄的東西不是屬于自己,而是屬于一個消逝了的,或者即將消逝的魂靈。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是一個道教徒,但依舊有很多事情不能釋然,這是我本不想看到的,可事實和希望的多半不是一樣的,我也就只好這樣依然下去,等待終老罷!!
【漫談散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漫談的散文06-14
隨筆散文《漫談習慣》06-24
漫談喝茶的品位經典散文07-11
漫談目光長短的經典散文07-19
協作漫談-隨筆散文03-16
字母漫談-隨筆散文06-22
漫談人生-散文隨筆06-23
漫談進化后的自私散文09-11
抒情散文:秋日漫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