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秀麗作文
萬里長城,人類的巨著!中華之魂!
像巨龍般騰越在崇山峻嶺、沙漠戈壁的長城,是由城關、城墻、敵臺、烽火臺等構成的,是我國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統治集團間的軍事防御工程體系。它是兩三千年來,由各族人民反復多次修筑而成的,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堅強意志,成為我國古代文明中的一項光輝燦爛的瑰寶。
遠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記載。公元前七到三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先后筑起長城以自衛。當時長城總長已上萬里,不過是分散各自獨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西起洮河沿黃河向東,按原秦、趙、燕長城走向一直到遼東,綿亙萬余里,成為我國最早的萬里長城。
明朝建立后,為防范元朝復辟及達旦、瓦刺、女真、吐蕃等族騷擾,在北方不斷修筑長城,并且為抗擊外國入侵,在東南沿海要地也零星筑了一些長城。明長城之多,是歷代之最。主要長城從鴨綠江邊的九連城到甘肅的嘉峪關,全長一萬五千余里。其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間的一萬二千七百里的主長城保存較完善,特別是山海關到北京周圍,經戚繼光重新督筑過的長城最為壯觀。
清朝初,在遼寧、吉林間筑了有名的盛京邊墻(柳條邊),新舊邊墻總長2600余里。對古長城也局部修繕了山海、居庸、雁門、嘉峪等關隘和長城的某些段落。中期以后就未再修繕了。 長城作為我們中華偉大文明古國的象征,既是我們民族感到自豪、也為世界各地人民所向往,它將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重大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跡。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修筑了長數百千米的非封閉性城墻,叫作方城。戰國時,燕、趙、魏、韓、秦等都在邊界筑起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把燕、趙、秦原有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筑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長萬余里。今山西大同北部,甘肅岷縣城西等地均有秦長城遺址。
西漢沿河西走廊一帶向西增筑朔方長城和河西長城,經玉門關延伸到今新疆境內,以保護河西走廊。北魏時西部柔然人滿為患,又興筑長城以防柔然人南侵。北齊也多次修筑長城。隋代為防御突厥、吐谷渾,數度修筑長城。明朝建立后,大將徐達曾18次在居庸關修筑長城。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主體是城墻。山西東面至山海關一段,斷面下寬上狹,平均底寬6米,高逾6.5米,外砌整齊條石和特大城磚,內部夯土。城墻頂部用三、四層磚鋪砌,最上一層是方磚,用石灰勾縫,十分平正堅實,連野草也難以生根,平均寬5米,可容5馬并騎10人并進。墻頂兩側還砌有磚墻,內側砌成約高1.5米的'矮墻,外側砌成約高1.5米的垛墻,每一垛牙上面有了望孔,下面有一射擊眼。城墻上有排水溝、吐水嘴等設施,在關口和險要的地方還設有凸出的羅城。
修筑長城的工程浩大,筑長城所用土方如所來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墻,可繞地球一周有余。筑長城一般就地取材,大型城磚和石灰是就地燒制的。在高山峻嶺,則開采石料,用石砌筑。在沙漠中,用紅柳枝條和蘆葦與砂石層層相間鋪砌,可砌到6.5米以上。在黃土地區,大都取土壘筑,在重要地段的城墻一般用磚砌和條石鑲砌。
【風光秀麗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軍訓作文09-07
作文評論作文08-15
我的作文作文02-27
責任作文作文05-20
學作文作文09-19
春節作文作文09-29
童年作文作文03-11
老師作文作文12-25
翻山作文 - 精選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