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報作文
論黑板報
黑板報這東西,大約是“五四”時候興起的。因其制排方便,在學校等處宣傳又尤為便利,因此到今天,學校、機關、廠礦等處無不板報林立,而出黑板報,則成為各宣傳部門必不可少的例行公事了。 我字不漂亮,也不太會畫畫、寫美術字,然而從小學到高中,卻一直有幸插手大小板報——卻也無非是擦擦黑板,彈彈粉筆線,排列一下版面,提供一些資料之類的事罷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出黑板報次數的增多,一個問題逐漸凸顯出來——黑板報,到底還有多大的意義? 我以為,黑板報,至少在我們的校園里,就此可以停止了。姑且不論其它林林總總的因素,就黑板報本身的缺陷而言,它已經可以退出歷史舞臺。 黑板報信息容量小,這是眾所周知的。自然,對于宣傳委員交差而言,這再好不過了——倘使板報與報紙一般豐富,恐怕宣傳委員們不至于“死而后已”,也得“鞠躬盡瘁”了罷。平心而論,一塊與課室講臺黑板等大的板報,究竟能容納多少字?即使全部塞滿文字,也決不超過一千字罷!于是乎文字材料上,不是被刪減得支離破碎,失其旨要,就是遴選那些靈活方便卻空洞的名言語錄。更何況,在板報評比這個宏偉遠大的最終目標的指引下,看起來順眼才是最重要的,而無論再公正的學生會的干部也決不至于愚蠢到喜歡滿黑板干巴巴的文字的地步——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地步,自然是要挨罵的,全校的宣傳委員都會強烈抗-議為什么自己的辛勤勞動還不如一板令人頭暈的文字。 黑板報制作起來費事,用一個專業點的`詞來說,叫做人力成本太高。在一開始說它“制排方便”,是較專業的報紙而言,但專業的報紙有多少工作人員專司其職去辦報?基層機關的宣傳部門的黑板報,那也是由專門的人員負責的。而在學校,黑板報只能靠少數幾個宣傳委員大公無私地犧牲自己的時間,通常一幅普通的板報前后要花幾天甚至一個星期。因此相對比較,黑板報實在是制作成本太高。 成本太高,倒也罷了,誰叫他們是宣傳委員呢。可是耗費了宣傳委員們寶貴時間的黑板報,究竟又能起多大作用呢?誠然,黑板報作為一種宣傳工具,在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信息來源比較閉塞的人群中,是有一定功用的。譬如鄉下的老農,總不能讓他們也一天讀幾十版報紙,上幾十個網站吧?于是,經過認真篩選并經常更新的板報,對社會大眾倒也不無裨益。話說回來,在我們校園當中,板報的讀者理論上應當是高中學生,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領導們。這話倒不錯,然而諸位有沒有想過,作為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加之最近很多學校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設,報紙、電視、因特網這些已經成為理論上板報讀者的家常便飯。黑板報那一點可憐的信息,比起諸位每人每天所看的書報雜志電視網頁,簡直是九牛一毛,滄海一粟。無怪乎板報只能被來來往往的人群匆匆一瞥,等到風吹日曬褪色干凈之后再被后來的宣傳委員們擦掉、替換。 最好的板報,也不過是報紙副刊的一角,學校里用以裝飾并以此作為“精神文明”“文化窗口”的資本罷了,而似乎沒有了板報,“校將不校”,“國將不國”了? 沒有黑板報的學校,照樣是學校——如果原先是優秀的學校,則照樣是優秀的學校。在我們的校園里,黑板報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這已經是一種明擺著的事實了。不知是一種思維定勢,還是喜歡浮華的虛榮使然,黑板報還是照樣出下去,老調子照樣唱下去,那是因為領導布置任務;領導和領導的領導坐在辦公室里喝著茶看著報紙(不是黑板報),認為黑板報還是有用的,所以叫領導去布置這樣的任務。無怪乎黑板報可以長命百歲呢…… 夠了!教育官員們天天叫著“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之類的辭令,卻對黑板報這樣明顯的過時的東西熟視無睹,自欺欺人地“維護”著這個“文明”那個“窗口”。
【黑板報作文】相關文章:
黑板報的作文02-21
出黑板報的作文01-18
黑板報尾花,花邊黑板報資料01-22
師德黑板報07-20
師德黑板報07-20
黑板報邊框07-29
老師的黑板報06-20
開學黑板報精選02-14
愛耳日黑板報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