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濟南導游詞范文及景點介紹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百分網小編為你分享了濟南導游詞范文,希望能夠幫到你。
濟南導游詞范文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濟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著很好的'文化底蘊。地處中國第三大經濟強省―山東省。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故被稱為“泉城”。濟南有眾多的泉和老街老巷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杯、全運會、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盛會。
說到濟南,不得不提冬天的濟南,今年冬天是一個“暖冬”入冬以來,一直沒有下雪,直到年后幾天,才下了一場中雪,給空氣殺了殺菌。去年和今年年前幾天霧霾特別重,去年光霧霾天就有200多天!街上大多市民都在過年沒有放鞭炮,也有幾個人選擇了少放,看來大多數市民都想讓藍天重現。
但是,霧霾并沒有遮住濟南的老街老巷,和一座座老樓。濟南城內百泉爭涌,現存733個天然泉,其中有七十二個名泉,我印象最深的的一處泉是黑虎泉。黑虎泉為濟南四大泉群之一。早在金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現名聞名于世。泉水出于深凹形洞穴,通過三個石雕虎頭泉水噴出,因其聲、色特點而得名。
小時候,爸爸經常帶我來黑虎泉玩,還經常帶我來這打水。冬天,泉池上漂著一層薄薄的霧,猶如仙境一般。
說起濟南的老街老巷,不得不提起濟南的芙蓉街,芙蓉街是一條濟南性格的老街。位于濟南市中心,芙蓉街是神州各地、歐美日韓。各色小吃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又被稱為“小吃一條街”。
這就是美麗的濟南,我喜愛家鄉濟南的泉水和老街老巷,更喜愛家鄉濟南的風土人情!
濟南導游詞范文篇2
尊敬的各位來賓:早上(下午、晚上)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9400萬人情好客的山東人民熱烈歡迎各位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山東觀光游覽。我是山東省XX旅行社的導游,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我們開車的司機是X師傅,大家在山東活動期間,將由我、X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各位如果有什么問題或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其所能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旅游期間,行程緊任務重,為了更好地完成這次接待任務,我在此還要懇請大家鼎力配合?傊,希望大家這次山東之行能夠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1、機場
我們剛剛離開的是濟南遙墻國際機場。機場距濟南市區40公里,距市區大約40分鐘的車程。這個新機場是2005年3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的。新航站區占地面積1300畝,總投資16.24億元。航站樓分為國內、國際兩大區域,分別設有1600個和480個旅客候機座位。有53個辦票柜臺。新建停機坪可同時停放32架大中型客貨飛機。在濟南機場乘機或中轉,都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務。
各位來賓,剛才各位從機場出來,是否覺得這個機場和別的城市的機場有所不同呢?
首先,最大的特點就是航站樓視野開闊。
候機大廳高32.7米、長465米、寬45米到125米不等,如此巨大的一個空間,大大增強了通透性和光線效果。也許大家注意到了,整個建筑沒有一根從底到頂的立柱,內部結構非常簡捷,視線基本不會受到阻礙。航站樓四周采用的透明效果優良的玻璃幕墻,航站樓樓頂中央設置了一條5米寬的玻璃采光帶,還在樓頂設置了200余個1.5平方米左右的玻璃天窗,加之樓頂和地板皆以白色為基調,使室內取得極好的采光效果。簡捷的空間加之良好的采光,使偌大的大廳顯得格外開闊。
其次是快速通行體現了人文關懷。
方便快捷是新航站區一個顯著特點。首先是乘車進出航站區方便,候機樓前的道路與機場高速及濟南繞城高速連為一體;二是無障礙快速通行,乘客一直拉著旅行箱進出大廳,整個通行過程也沒有一個臺階。
第三個特點是它的獨特造型,顯得氣勢恢宏。
大家可回望一下,整個機場航站樓就像一只巨大的飛鳥,從視覺美感上,給人一種鯤鵬展翅高翔的感覺。顯得非常大氣,又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
不僅如此,新機場還創造了建設史上的新紀錄。
全國最大的單體航站樓鋼架結構,最長跨度145米,單跨間距30米;
全國第一座無混凝土立柱支撐的點式玻璃幕墻航站樓;
全國第一家采用XIR膜夾層防曬玻璃;
全國第一家配置了800兆赫數字無線集群生產調度指揮系統;
全國第一家采用按照國家最新標準設計的公共信息圖形引導標志系統。
2、高速公路
我們現在正驅車前往市區。過了收費站,我們就駛上了機場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也是配合新機場的使用修建的。我們看到正在修建的這條高速公路是青銀高速的一部分。青銀高速是我國的一條東西大動脈,從東部山東的青島到西部寧夏的銀川。目前這條高速青島段已經竣工投入使用。
(小許家立交橋)大家看,我們橋下東西向的這條高速是山東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濟青高速。濟青高速于1990年動工,1993年竣工投入使用,從濟南到青島全長318公里,投資32億元人民幣。建成后大大方便了山東的東西運輸,目前又建成了第二條濟青高速公路——濟青南線,從省會濟南到膠東各地更方便迅捷了。我們現在行走的是濟南繞城高速,全長約100公里,是各類車輛進出濟南的快速通道。
說到高速公路,我們山東人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從第一條高速公路開始修建到現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山東的高速公路發展迅猛。截止到2009年底,山東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過4000公里,約占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十分之一,從省會濟南到全省16個地市都有高速公路直達。從北京到福州的京福高速、從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高速從北往南貫穿山東,全國高速公路通車10000公里標志牌、紀念碑就坐落在濟南/泰安交界處。山東省非常重視高速公路的建設,未來山東的交通會更加方便、快捷。
現在我把山東的情況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3、面積、人口與民族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由半島和內陸兩部分組成。全省土地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6%,在全國居第十九位。面積雖不大,人口卻非常多。我在前面提到過山東的人口,哪位領導能再復述一下嗎?對,是940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4%。但我們不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對,是河南省。四川省在重慶沒有劃為直轄市之前,曾經是人口最多的省份,但自從重慶劃為直轄市之后,四川的人口總數降為第三位(8750萬人),排在河南(9600多萬)和山東之后。山東的人口密度也非常大,每平方公里590人,居全國第二位。那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哪個省呢?對,是江蘇省,每平方公里達到725人。山東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在山東居住的就有53個,漢族人口最多,占全省總人口的99.3%;在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滿族。
4、山東地名的由來
大家每到一個地方總是首先對地名感興趣,到了山東后是否也想知道“山東”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把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叫做“山東”,也有人說是指太行山以東地區,因為當時“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雄踞關中,稱太行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山東作為政區名稱,始于金代。元朝設置山東道,明朝設山東布政使司,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體相同的版圖。清代正式稱山東省,治所在濟南府,也就是今天的省會濟南市。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次調整,山東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版圖。
山東簡稱魯或齊魯,說到山東的簡稱,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時,山東境內有兩個主要的諸侯國,一個是齊國,國都位于今天淄博市的臨淄區;一個是魯國,國都位于今天的曲阜市。齊國的開國始祖是在《封神演義》中被神化的姜子牙,而魯國的開國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由于他們及其后世治國有方,兩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比較有影響的諸侯國。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至今山東還被稱為“齊魯之邦”。
5、地理
山東地勢中間高,四周低。中部山地突起,東部丘陵起伏和緩,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泰山為全省制高點,海拔 1532.7米,最低處為黃河三角洲,海拔2~10米。山東境內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原、盆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64%。山東省水系比較發達,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全長3024公里,約占全國海岸線長度的1/6,居全國第三位。我想問一下大家,海岸線最長的是哪個省份?非常正確,是福建省,其次是廣東省。
6、氣候
山東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氣溫年較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風;夏季炎熱多雨,盛行偏南風;春季天氣多變,干旱少雨多大風;秋季秋高氣爽,冷暖適中。一年中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度,最熱時將近四十度?諝庵兴州^少,略顯干燥,大家要注意多喝水,補充水分。
7、礦產、能源
山東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28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產品種類的70%以上。已探明儲量的有74種,其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第一位的'有黃金、自然硫、石膏;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花崗石、鈷等。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全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全省原油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3。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州、滕州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山東電網原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一省獨立電網,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山東電網于2005年3月3日并入華北電網,實現了能源共享。自從2003年全國20多個省市出現大面積拉閘限電以來,山東成為東部沿海唯一不缺電的省份。
8、海洋資源
山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有可供養殖的近海水域400多萬畝,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已建成多處大中型鹽場,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
9、旅游資源
山東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五岳之尊”的泰山,“世界文化遺產”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名揚中外的“泉城”濟南,齊國故都臨淄,“人間仙境”蓬萊,“道教圣地”嶗山,“世界風箏都”濰坊,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榮成“天盡頭”,黃河入海奇觀,“仙山之祖”昆崳山,有著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的嶧山,以集聚水滸英雄而著名的史稱“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在后面幾天的時間里我會給大家一一介紹。
10、文化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人杰地靈,曾誕生過許多有“圣人”之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書法家。
被稱為“至圣”的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2500多年前就誕生在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曲阜市。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界上產生著重大影響?鬃舆被譽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還有“亞圣”孟子、“宗圣”曾子、“復圣”顏回等。
被稱為“兵圣”的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也誕生在黃河三角洲一帶,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軍事方面的著名人物還有以《孫臏兵法》著名的古代軍事學家孫臏,被中國人尊為智慧化身的三國名相諸葛亮,以及抗倭名將戚繼光等。
山東歷史上還出現過墨家學說創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有神醫之稱的扁鵲,有木匠的祖師爺魯班。有齊國名相、著名經濟學家管仲,戰國時期著名天文學家甘德。有以《齊民要術》聞名的古代農學家賈思勰,以《文心雕龍》聞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等一大批著名歷史人物。
文學藝術方面,有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和婉約派詞人代表李清照,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被稱為“書圣”的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濟南導游詞范文”
11、經濟
山東經濟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成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2009年山東實現生產總值33805.3億元,增長11.9%。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9元,分別增長9.2%和8.5%。
山東工業發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紡織、食品等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省重點企業集團有136個,例如山東電力集團、齊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團、濟南鋼鐵集團、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兗礦集團等。海爾、海信、澳柯瑪、小鴨等家用電器、浪潮服務器、輕騎摩托車等產品馳名中外。
山東是重要的農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農業產值居全國第一。山東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糧食年產量連續多年超過40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小麥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50%左右,居全國第一位。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烤煙、麻類等,棉花產量多年居全國第二位,產量最大的是新疆;ㄉa量占全國的40%左右,出口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均居全國第一位。這里所說的花生主要指煙臺的大花生。煙臺花生個頭大,而且顆粒飽滿,用煙臺花生壓榨的魯花牌花生油,是人民大會堂專用油,估計各位都吃過魯花牌花生油炒的菜吧。近年來,山東省的蔬菜生產成為農業中第二大主導產業,壽光市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集散地,被稱為全國最大的“菜籃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場的主要供貨地之一。山東有名的農產品還有龍山小米、章丘大蔥、萊蕪生姜、濰坊蘿卜等。
山東是重要的水果之鄉,水果產量占全國水果產量的40%,居全國第二位。主要水果有煙臺蘋果、大櫻桃、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以及近幾年培育的新品種冬棗。煙臺蘋果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品種有:青香蕉、國光、金帥、紅富士等。煙臺大櫻桃個大、味甜、口感好,暢銷國內外;萊陽梨因產地萊陽而得名,外表并不美觀,但梨肉甜脆、多汁,含糖量接近10%,超過一般梨的含糖量,以萊陽梨為原料制作的止咳糖漿、具有止咳化痰的神奇功效。說到這里,大家可能發現了,煙臺產的花生、水果質量都好,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煙臺的土壤為沙質土壤,而且煙臺是沿海城市,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這里的水果和花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水果——肥城桃。肥城桃產于泰安肥城,個大的一個有900多克,桃汁甜軟,最好的肥城桃吃時不用牙咬,把一根吸管插進去,就可以把桃汁吸出來,吃完后只剩一層桃皮包著桃核。不過由于產地有限,產量不大,而且不便儲存和運輸,市面上買不到。金絲小棗產于山東省樂陵市,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如果用手掰開半干的小棗,便可以看到屢屢金絲,延長1~2寸不斷,金絲小棗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其維生素含量是柑橘和蘋果的10倍。當年被乾隆皇帝封為棗樹王的那棵棗樹至今還存活在樂陵市。冬棗是最近幾年研究出的新品種,個大,甜脆,沒有渣,價格也比其它水果高很多,可以說是水果中的貴族。山東的干果也很多,著名的有核桃、板栗、柿餅等。
12、魯菜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鬃诱f:民以食為天;孔子又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中,以吃為先。由于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飲食有很大差異。按地區和口味的不同,中國有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之說。但不管是四大菜系也好,八大菜系也好,魯菜都占有一席之地。魯菜在南北朝時已初具規模,明清時已穩定形成流派。魯菜影響的范圍非常廣,黃河中下游、華北東部以及東北大部地區的菜都以魯菜為基礎。直到現在,北方很多有名的菜館都是和山東菜有淵源,如北京的全聚德等。大家來到山東,可以一飽口福,品嘗到正宗的魯菜。
魯菜在山東又分為三派:濟南菜、膠東菜和孔府菜。濟南菜以湯菜著稱,廚師用雞、鴨、鵝等熬制的清湯、奶湯調味,制作出各種不同風味的菜肴,著名的菜有清湯燕窩、奶湯蒲菜等;膠東菜是由福山菜發展而來,因靠近大海,所以菜肴的原料以海產品為主,膠東菜就以烹制海產品見長,著名的菜有蔥燒海參、清蒸加級魚、扒大蝦等;孔府菜的產地是曲阜,因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子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所以孔府菜的制作非常精細,命名也非常高雅。如詩禮銀杏、帶子上朝、一品豆腐、神仙鴨子等等?赘税吹燃売址譃榭赘已纭⒖赘惭、孔府壽宴、便宴等。最高規格的宴席當數滿漢全席,這是孔家招待皇帝和欽差大臣時用的宴席。整個宴席要用餐具404件,上菜196道之多。可見,山東的飲食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3、濟南面積和人口等
現在我們下了繞城高速,將要進入市區了。我把濟南市的情況給各位做一個簡單介紹。山東按行政區域劃分為17個地市。濟南市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交通等中心。它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南邊是泰山、北邊靠黃河,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轄6區3縣1市。濟南有常住人口約610萬,其中城區人口250萬左右。濟南的市樹為垂柳,市花為荷花。
14、濟南氣候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夏季。濟南是一座氣候宜人的城市,歷代文人多有詩詞文章歌頌。大家耳熟能詳的有當代著名文人老舍的作品《濟南的冬天》。其實他還寫了《濟南的春天》和《濟南的秋天》,都對濟南這座城市的氣候和天氣贊不絕口。
15、濟南的由來
前面我介紹了山東名稱的由來,大家想知道濟南這座城市的名字是怎么得名的嗎?中國古代有著名的三山、五岳、四瀆,這四瀆是四條著名的河流,它們是黃河、長江、淮河和濟水河。濟水河的河床就是今天黃河濟南段的河床。濟南因位于濟水河的南岸,因而得名。原先黃河并不流經濟南,只是在清朝咸豐五年(1855),黃河在河南的銅瓦箱決口,黃河水奪濟水河河床入海,自此濟水河消失,黃河流經濟南。
濟南是黃河下游的一座古城,歷史源遠流長,素有“齊魯雄都”,“ 海右名城”之稱。早在春秋時,稱濼邑,是濟南最早記入史冊的地名;戰國時,濟南為歷下邑;漢至明、清相繼在濟南設郡、府。從明代起,為山東省治,濟南便一直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29年正式設市,1948年9月24日解放。
16、濟南的泉水
正如哈爾濱被稱為“冰城”、昆明被稱為“春城”一樣,濟南也有個別稱,叫“泉城”。因為濟南泉水眾多而得名。據統計,只濟南市區就有泉100多處。這些泉大都分布在濟南老城區。古人就有“齊多甘泉,甲于天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贊譽。也許大家會問了,濟南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泉呢?這跟濟南的地形地勢有關。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是由易滲水的碳酸巖組成,地表水和大氣降水下滲,沿著地勢向北潛流,在濟南老城區遇到不透水的輝長巖體堵截,水流積聚到一定程度,就在地質構造比較薄弱的地方噴涌而出,從而形成濟南眾多的泉群。
2004年4月2日,濟南新七十二名泉評審最終“塵埃落定”。濟南七十二名泉評審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公布了濟南新七十二名泉及十大泉群評審結果。
新七十二名泉的評審,本著尊重歷史,尊重古人,與時俱進,有利管理,重在保護,以市區為主,兼顧郊縣(市區)的原則,對歷史上金、明、清三代所列七十二名泉進行全面考察,能保留的盡量予以保留。對歷史上未列入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勢旺盛,具有良好自然人文環境和旅游價值的,經考察評審也列入新七十二名泉。同時,依據泉水的分布、數量、地質結構和泉水徑流特點,劃分了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為中心的四大市區內的泉群,新劃定了百脈泉泉群、洪范池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玉河泉泉群和白泉泉群等六大周邊縣市區泉群,形成了濟南市十大泉群。
趵突泉泉群有泉28處;珍珠泉泉群21處;黑虎泉泉群16處;五龍潭泉群28處;百脈泉泉群20處;洪范池泉群(平陰)22處;涌泉泉群(柳埠、仲宮、西營)126處;袈裟泉泉群(靈巖寺、五峰山)44處;玉河泉泉群(港溝、彩石)68處;白泉泉群(王舍人鎮)8處。
從濟南南行70余公里,就是泰安市,聞名世界的泰山就坐落在泰安市的北部。再南行60余公里,就是世界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鄉。濟南、泰山、曲阜這一條旅游線路,是山東省最主要的旅游線路之一,叫山水圣人線,其中的水就是指濟南的泉水。
17、濟南的歷史文化
濟南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文物古跡眾多。這里是龍山文化和東方文明的發祥地。
城子崖龍山古跡,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城邦;
城子崖出土的四五千年前的黑陶,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濟南市南部的歷山,是大舜曾經耕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大舜孝親和勤勞的美德,至今傳為佳話;
穿越濟南的齊長城比秦始皇的萬里長城的歷史還要提前300多年;
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
隋代柳埠四門塔是中國最古老的單層方形石塔;
靈巖寺景區為泰山最幽絕處,有“游泰山不游靈巖不成游也”之說;靈巖寺早在唐代就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剎之首,其中千佛殿中的宋代彩塑羅漢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
濟南市又是群泉噴涌,名士薈萃的地方,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龍山文化、大舜文化、名泉文化和名士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泉城文化。再加上悠久的建城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眾多的名勝古跡,遂使濟南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對濟南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贊美之詞。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寫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后,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長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
清朝乾隆年間才子劉鳳誥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對大明湖的美景進行了高度概括;
趙孟頫的“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寫出了趵突泉作為天下第一泉的氣勢;
清代文學家劉鶚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道出了濟南特有的景色,在他的《老殘游記》一書中對濟南的景物給予了細致的描寫,而且很多篇章收入中學語文課本,使濟南的美景隨課本走向全國;
著名文人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趵突泉的欣賞》等更是把游人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境界……
18、濟南名士
山東有句話說“泰安州神全,濟南府人全”,此話一點不假。濟南自古人杰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原籍濟南的有扁鵲、伏生、終軍、秦瓊、義凈、李格非、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李攀龍等;客居或在濟南為官的有曹操、李邕、李白、杜甫、蘇軾、蘇轍、曾鞏、元好問、趙孟頫、鐵鉉、何紹基、劉鶚、王盡美、鄧恩銘等。
19、快速發展的濟南市
今天的濟南,發展迅速。工業門類齊全,經濟實力強大。其中輕騎、鍛壓、啤酒、化纖、小鴨、服裝等七大集團,進入全省重點發展的行列。輕騎、煉油、濟鋼等企業,進入全國企業五百強行列。輕騎摩托車、小鴨全自動洗衣機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強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由于全面實施了外向帶動戰略,濟南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濟南市已同美國的薩克拉門托市、英國的考文垂市、日本的和歌山市、山口市、加拿大的里賈納市、韓國的水原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地區和俄羅斯的夏洛夫格洛德市、芬蘭萬達市、法國雷恩市、澳大利亞郡德勒普市11個國家12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同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往來。
濟南又是山東省的科學技術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這里集中了山東科學院、山東社會科學院等一大批省屬科研機構及30多家市屬科研院所,科技人員集中。濟南市還集中了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濟南職業學院等20多所部、省及市屬高等院校。
濟南市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濟南火車站和濟南東客站,已于“八五”期間建成投入使用。城區道路交通建設發展迅速。新建、改建、擴建了一批交通主干線和高架橋。如:泉城路、經十路、經十東路、舜耕路、順河高架及北延工程、燕山立交橋和八一立交橋。它們在2004年的亞足杯賽中得到了檢驗,贏得了中外賓客的高度贊譽。城市綠化成績顯著,市區綠化覆蓋率超過30%,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20、濟南道路的命名
我們現在行走的路名叫經十路,細心的游客可能已經發現了,濟南的道路命名非常有特色,是以經緯線來命名的。東西向的馬路稱為經路,南北向的馬路稱為緯路。大家只要記住濟南的經路緯路與地理上的經線緯線方向正好相反就可以了。
其實,濟南的道路命名基本上分為兩大區域。一是老城區街道。從西往東,從西門至東門青龍橋,以泉城路連接;泉城路南北兩側,從南門至大明湖北門,這一區域為濟南老城區,古代的政府衙門多位于此,名稱好多與官府有聯系,如省府前街、按察司街等。另外,泉水集中的地區,街道名稱好多與泉水有關,如芙蓉街以芙蓉泉而得名,趵突泉路因趵突泉而得名,黑虎泉路因黑虎泉而得名。二是經緯路,東西為經,南北為緯。經路從經一路由北至南依次排至經十一路,緯路從東至西,由緯一路排至緯十二路,這樣,外地游客來濟南不容易迷路。但是,濟南的經緯與地球上的經緯方向是相反的。這種道路命名方式有多種版本。我們和游客講解時都說跟韓復榘有關系。民國時期韓復榘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據說濟南經緯道路是他命名的。(話說有一天,韓復榘坐在辦公室,一士兵進來報告說要給濟南道路命名,問怎么辦。韓復榘桌上正好有一個地球儀,他看了看地球儀,拍了拍自己的光腦門說,就用經緯線來起名吧,東西為經路,南北為緯路,就這樣一直延續了下來。大家都知道,韓復榘是一個大粗人,一介武夫,沒有文化,所以鬧出了很多笑話。象廣泛流傳的韓復榘觀看山東大學學生籃球賽,看到很多學生在搶一個籃球,就發出了回頭一人給買一個的命令等等。)
經十路路面非常寬闊,這是為配合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而擴建的。當時拆除了馬路兩邊很多老房屋,把道路擴建到現在的雙向8車道。而且這條路建筑質量很高,2005年榮獲了全國建筑行業最高獎——魯班獎。
我們現在駛上了舜耕路,也就是說我們很快就要到達大家下榻的酒店——舜耕山莊了。這條路是因它東邊的舜耕山而得名,舜耕山古稱歷山,也叫千佛山,傳說上古時期大舜曾在這里耕作。舜耕路的西邊是原植物園,現在改名叫泉城公園,免費對市民開放,是濟南市中心的一處天然氧吧。
舜耕山莊始建于1985年,占地200余畝,坐落于濟南風景秀麗的千佛山麓,是座集民族風格,地方特色,歷史文脈,時代氣息于一體的四星級賓館,是泉城十大景觀之一。這里依山環翠,綠樹成蔭,間以假山荷池,連以湖廊曲榭,極富中國園林特色。
我們的前方這座銅像是大舜,大舜文化是濟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舜耕山莊就是以大舜文化作為酒店主題文化,在這里你隨時可以感受到大舜文化的氣息。
濟南導游詞范文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并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后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采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贊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贊揚,稱贊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杰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熏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杰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楹蠓驄D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后,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渡過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贊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后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凄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于兩岸泉水相對涌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游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蕩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游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峰”,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布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梁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歷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說,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涌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于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里,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鐘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里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后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愿。明萬歷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梁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松”,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里。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并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濟南導游詞及景點介紹】相關文章:
介紹濟南的導游詞12-15
介紹景點的導游詞10-10
介紹河北景點的導游詞06-21
青島景點介紹導游詞05-28
日照景點介紹導游詞03-16
介紹河北景點的導游詞11-18
關于景點介紹的導游詞11-20
介紹重慶景點的導游詞06-12
介紹景點的導游詞范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