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作文怎么寫
借景抒情的文章在我們語文教材里可謂比比皆是。有的好學的學生會問:“究竟怎樣才能寫好借景抒情的作文?”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能做出圓滿回答,至多只能給學生們提供一點這方面的參考意見。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借景抒情方面寫得好的文章尤以古代詩詞為佳。借此機會,我精心選擇了兩首典范的古代詩詞來供大家研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真分析一下這兩位名家是如何借助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曹操的《觀滄海》。這首詩是詩人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寫得虛實相生,意境開闊,氣勢雄渾,情境交融。詩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勃勃英姿。“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究竟觀到了什么?詩人眼前可是一派壯麗的景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繪的是一幅動靜結合的實景。詩人通過描寫大海的遼闊與壯美來表現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但真的把本詩推向高潮,把我們帶進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詩人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勾畫出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和波瀾壯闊的氣勢。有位名家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本詩句句寫景,其實又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與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在描寫大海宏大氣勢的基礎上,抒發了自己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觀滄海》堪是借景抒情文章中的佳作。其次,我們再來看有“元曲四大家”之稱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此曲被后人稱為“秋思之祖”。這首小令表達的是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開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純粹寫景。作者只單純地說了六種景物的名稱,便讓一幅秋野黃昏行旅圖的背景活現在讀者眼前:天色已是黃昏時分。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樹上,樹頭幾點寒鴉。地上一條清溪。溪上架著小橋,不遠處便是幽靜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雖然還是只說景物名稱,但是這句中的三個詞卻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蒼涼寂寥的,“西風”是蕭瑟悲涼的,“瘦馬”是疲憊無力的,這已經不是單純寫景了。以上這些是這幅畫面的主要部分。后面的“夕陽西下”一句不僅寫景還暗示了時間,最后的“斷腸人在天涯”,這才明顯地寫到旅人,并涉及到旅人的`心情,雖只說了六個字,卻包含著許多的意思。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本來抽象的難以表達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畫面將其刻畫得淋漓盡致。在現實生活中,自然景物本是沒有感情的,但當作者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中時,這些事物便被賦予了感情色彩,同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了。如“小橋”“流水”本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了悲涼的氣氛。不難看出,這兩首詩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作者都先以生動細膩的繪景為基礎,然后再去進一步巧妙地抒發自己的感情。
通過對這兩首古詩詞的分析,我們或多或少地對借景抒情的文章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但要想把這類文章寫好,還有賴于我們今后進一步地去揣摩體味并多做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借景抒情作文怎么寫】相關文章:
借景抒情的作文12-01
作文怎么寫07-21
借景抒情的作文精選:窗外12-30
借景抒情作文的寫法12-01
借景抒情的作文20012-01
借景抒情作文20012-01
高中借景抒情作文08-29
高中借景抒情的作文08-28
關于借景抒情的作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