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暑假作業的答案
53.(2010,福建省寧德市,18—19,8分)閱讀下面文章,回答18-19題。
德性與學術
周來祥
①德性與學術,是個老問題,也是個新話題;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話題。“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國學的優良傳統。
②德性的內涵是品德、人格的修養,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學術的內涵是研究發現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論上二者有區別,現實中道德與學問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馬光曾說:“德才兼備為圣人,德勝于才者為君子,才勝于德者為小人,無才無德為愚人。”這種對“圣人”“君子”“小人”“愚人”的界定,或許還可進一步討論,但司馬光所談的德與才、道德與學問結合的四種不同類型,大概是古今類似而普遍存在的。從價值與意義上說,“德才兼備”和“德勝于才”的人對社會是有益的,而“無德無才”特別是“才能勝過德行”的人對社會總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學問愈高而德行愈壞者,對社會之危害則愈大。
③大德性是一種大境界,大學問也是一種大境界。在小德性、小學問中二者可能不協調,甚至是相悖的,但在大德性、大學問這種大境界中,二者卻必然是***的、一致的。德性制約著學問,沒有大德性難于作出大學問;學問也升華著德性,沒有大學問也難于達到大德性。要想做出大學問,必須立大德性。站在泰山之巔可以“一覽眾山小”;有大德性、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才能有無私的大愛,才能納百川而匯大海,才能聚群峰而成高山,才能如張載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能如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才能獨創出新思想、新體系、新學問、新智慧,才能成為大師,走向新的人文之巔。
(《光明日報》2010年2月18日,略有刪改)
18.根據文中第②段的內容填空:司馬光所說的四類人中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人是 (2分)
19.本文作者所主張的觀點是什么?作者認為德行與學術之間的具體關系式什么?(6分)
觀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小人 19、觀點:要想做出大學問,必須立大德性。(或立言先立德) 關系:德性制約著學問,學問也升華著學問
54.(2010,福建省泉州市,12—14,14分)閱讀《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選段,完成12—14題。
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先讓我談談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討或哲理的清談而求得。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的過程。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具體細致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向導。至于這一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么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么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
在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部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就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驚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12、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科學實驗過程中,需要怎么做?在求知過程中,又該摒棄哪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為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初中學過的課文中選取一位科學家的事例做事實論據,以支持作者所闡述的觀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科學研究中的實驗精神是非常重要的。13、在科學實驗過程中,需要積極的探測、具體細致的計劃、有恰當的目標作向導;(3分)在求知過程中,必須摒棄埋頭讀書、不愿動手,過度依賴老師的壞習慣。(3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新知識,才能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時,有了“主意”。(2分)
【四年級暑假作業的答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暑假作業答案11-09
2017四年級暑假作業答案含答案08-13
暑假作業答案02-28
四年級下冊的暑假作業答案03-16
四年級暑假作業答案201508-21
四年級英語暑假作業及答案09-06
四年級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09-07
小學四年級暑假作業及答案09-07
小學四年級暑假作業答案09-19
四年級暑假作業英語答案10-14